區塊鏈這項技術隨著比特幣的問世而備受世人關注,2008年11月,名叫中本聰(Satoshi Nakamoto)的專家,在密碼學論壇上發表一篇名為「比特幣: 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」的論文中首次提到了比特幣。2009年1月3日,比特幣正式上線並產出了第一個區塊,被鏈圈稱為「創世區塊」最初的50顆比特幣出現在世人面前。
比特幣軟體系統有一個「三無」的系統特色,無中央管理伺服器、無任何負責主體、無外部信用背書,這樣一個三無的軟體系統竟然在十多年間沒有發生重大事故,這一點展現了比特幣系統背後的可靠性與穩定性。
說到底比特幣只是一種加密數位貨幣,但它卻與現實世界有著兌換的關係,其本身也就有了狹義的價格,代表其可以實際應用在生活之中。現實世界的第一筆比特幣交易發生在2010年5月22日,美國佛羅里達州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工程師,在著名披薩店Papa Johns用一萬顆比特幣兌換一個價值25美元的披薩。
比特幣屬於加密數位貨幣的一種,而加密數位貨幣其實是區塊鏈中的其中一種應用。現在,區塊鏈的技術已經全方位地應用到各產業中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區塊鏈將會變得越發成熟,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跨時代應用。
筆者 陳其駿